福建省作为开放性的沿海省份,在改革开放国策的支持下,借助独特的山海地理优势,招商引资,不断扩大经济圈,具备了丰富的资源,这一切为印刷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据最新统计,截至2013年底,福建省共有3133家印刷企业(不含打字复印),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197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1980家,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812家,专项排版、制版、装订企业129家,专营数字印刷企业15家。从业人员约13.67万人,印刷工业产值472亿元。近年来,福建省印刷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印刷企业(印刷产值超5000万元)有154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90家,其中产值超5亿元的有厦门合兴包装、昇兴(福建)集团等6家。先后有合兴包装、鸿博股份、安妮纸业3家企业在深交所上市;福建福贞金属等7家印刷企业进入2013年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
求稳进,调结构
近年来,福建印刷业稳步行进,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海峡西岸印刷工业园区已经创建。早在2003年,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就提出建设海峡西岸印刷工业园区的构想,各设区市充分利用城市重新规划之机,规划、建设印刷工业园区。其中,龙岩兴建的印刷工业园,占地150亩,总投资1.5亿元,引进了20多家有实力的印刷企业入驻。福州有30多家印刷企业迁入金山工业园区。泉州积极推动晋江、石狮印刷工业园建设,晋江市政府在磁灶镇划地3000多亩作为印刷工业园区,目前20多家企业在建,其中8家开工并办证;石狮富达政府给地100亩,在建50亩,另有2~3家企业拟进入园区。漳州南靖印刷工业园区有11家企业入园,2家已正式投产。通过印刷工业园区建设,利用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化解风险、降低成本,实现个体与群体的高速发展,做大做强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抓好、抓精一批重大项目和拳头产品,实现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创新能力的升级,提高产品配套能力,推动福建印刷企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2.区域经济初步形成,涌现出如厦门、泉州、漳州、福州和莆田等印刷业比较发达的地区。2013年五地印刷工业产值分别为130亿元、125亿元、86亿元、70亿元和38亿元,其产值总和占全省印刷工业总产值的95.2%。
3.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福建印刷企业正大力发展高档印刷、特色印刷和包装装潢印刷,淘汰落后的印刷生产能力,逐步解决“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4.技术不断升级,设备不断更新。全省积极采用多色高速、柔印、自动、联动等先进技术,大量引进德国、日本、美国、瑞士等国家的先进印刷设备,改变了前几年较多引进国外“二手机”的局面。
5.印刷质量有较大提高。福建省印刷协会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经验交流和质量检测评比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印刷技术进步和印刷品质量的提高。
6.积极开拓国内外印刷市场。福建印刷企业狠抓管理、苦练内功,在不断开拓省外市场的同时,积极承揽国外印刷业务,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印制水平、规模效益突出、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印刷骨干企业,如福建新华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每年都承印1.5万令的日本挂历,年创汇200多万元;艾派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每年都向欧美国家出口大量的文化创意产品,2013年该公司对外贸易加工额达3000万美元;漳州新艺彩印有限公司生产的罐头商标出口美国、日本、德国等地。
问题多,挑战多
目前,福建印刷业正经历发展的关键时期,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其面临严峻考验。
1.上规模企业数量少。大多数印刷企业的生产走的是“小而全”、“大而全”的道路,没有形成专业化,特色也不明显;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印刷企业数量过多。
2.印刷业结构矛盾突出。主要体现为高档彩色产品生产能力不足、中低档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全省印刷企业中,能够承印高档出版物和包装装潢印刷品的厂家数量不多,特别是能够为高档出口产品提供服务的印刷企业数量更少。
3.出版物总量小并呈下降趋势。近年来,虽然图书、期刊出版的品种在增长,而总印数却在逐年下降,特别是教材印数下降幅度最大。
4.印刷成本上升、工价下降,企业利润大幅减少。印刷成本不断上升,主要由于印刷原辅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和厂房租金不断上涨;工价持续走低,主要原因是同行无序竞争、相互压价以及印刷客户转嫁自身成本压力等。
5.吸引外资的区位优势在弱化。改革开放初期,福建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印刷业利用港澳台侨资的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但近几年,福建印刷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始终徘徊不前,甚至小幅下滑,已大大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除此之外,福建印刷业还面临以下严峻挑战。
1.互联网的冲击。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网上出版物的增多、书报刊网络版的出现,使书报刊印数减少,加剧印刷企业之间的竞争。二是大大减少了传统纸质信件的业务量,降低了信纸和信封需求量。
2.国外大型印刷财团陆续登陆我国。加入世贸后,我国逐步放宽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外商独资的限制,一些具备强大实力的国外印刷大财团不断登陆中国,虽然没有在福建省投资设厂,但也分流了一部分高档印刷业务。
3.印刷人才匮乏。福建省印刷教育水平总体还比较落后,跟不上印刷业发展的步伐。印刷企业中大部分技术工人都是未经培训上岗的,印刷专业人才所占比例更小,有些山区印刷厂甚至没有大专生。原因可能是部分企业缺乏有效激励机制,难以留住人才。福建印刷业需要集印刷、管理、外语知识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为福建印刷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献策献力。
展未来,创佳绩
这些挑战和考验同样为福建印刷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抓住机遇是全行业企业接下来要面对的课题。
1.坚持走有海峡西岸特色的印刷工业发展道路,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为重点,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基础,在优化结构的同时,印刷企业总量保持适度增长。
2.充分发挥市场在印刷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根据福建省沿海与山区资源优势不同,实施不均衡发展战略,推动印刷业产业适度集中,提升综合竞争力。
3.坚持科技进步,以高科技带动产业升级。注重利用国家现行进口印刷设备优惠政策,用高新技术武装自己,加强数字印刷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应用,提高印刷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同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引入有实力的中国香港、台湾和国外先进印刷企业,在引进消化中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标准。
4.坚持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发功能化、复合化、环保型新产品,拓展应用领域,更加重视向高质量、节能、节水、利废和环保方向发展,把印刷业建成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资源节约型产业。
5.坚持发展与监管相结合,发展与规范相促进,运用“生产许可”、“强制认可”,严格市场准入,进一步规范印刷市场秩序,健全印刷管理长效机制,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同时,逐步建立起企业的退出机制,支持那些经营优势突出的企业做强做大,并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制度的综合作用,淘汰一批技术、设备落后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