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 新思维

2016-08-19
来源:

斗转星移,时间的脚步迈入2015年。

岁末年初,人们总要回顾和总结。2014年过的如何?虽然,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说法不一,但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处于新常态的论述,给了我们最准确的答案。新常态作为中国高层对经济形势的清醒判断和重要定义,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有着决定性意义。

我们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完全证实了我国处于新常态的真实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两位数的增长已不复存在,近三年基本上稳定在7%~8%。随着我国经济基数的增长,再过几年,也可能到6%左右,但这却是合理增长。这就要求财政和货币政策必须与此相适应。双紧不行,双松也不行,要抓主要矛盾。然而政策的选择也是利益的博弈。金融管理部门反通胀,控制物价与货币。而地方政府和企业要讲保增长。市场不好,企业就不好过,所以,反通胀与保增长在博弈。因此,财政与货币政策相结合,稳中求进,松紧搭配,才能保证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我们必须理解和接受新常态,努力适应新常态,才能在新常态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做好自己的企业。

笔者最近连续走访了行业中的三个企业,分别是,民营股份制的江苏盐城宏景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外商独资的好利旺机械(上海)有限公司;有着百年历史的国有企业中国铁道出版社印刷厂。这三个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近两年在主要经济指标上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预计2015年仍如此,可谓我们印刷业中的“奇葩”。有人可能要说,他们遇到了特殊的机遇,但笔者了解后得知,非也。他们的发展验证了一句话: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企业。他们之所以能创造今天的辉煌,得益于三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及时进行企业转型升级,产品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从高能耗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从粗放型转型集约型。二是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技术的升级和创新,从而使产品质量实现实质性提高。三是有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和团结、和谐的领导团队。

以上企业的发展,可能有人说他们是“超常态”。但个别往往是一般的代表和表现形式。新常态是总的经济发展形势,增长数据也是全国平均数,好的企业的发展速度肯定要在平均数之上。所以,如何在新常态的大形势下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如何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改进和提升传统产业,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能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是我们今后必须要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印刷工业是国家的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产业创新的基础,产业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灵魂。没有强大的传统产业为基础,产业创新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没有产业创新,传统产业就不能 发展,甚至不能生存。所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势在必行。

中国印工协徐建国理事长在听了去年12月11日在广东东莞召开的第十七届北京国际印刷信息交流大会后,谈了几点感想:“信息大会的发言表明,一是新的需求快速产生;二是技术进步在加快;三是产业结构在积极调整;四是经营模式在不断创新。显现出两个特点,第一,先进企业更加专注用户需求,更加注重低能耗、低污染和高效率,节约人力物力;第二,企业已由设备或材料供应商向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发展。”徐理事长对信息大会的高度概括实际上就是对印刷行业发展的精辟总结。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注重管理创新,千方百计提升品牌意识,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2015年的新飞跃。


阅读2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