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好父子 敬业两代人

2016-08-19
来源:
笔者不惜驱车4小时,310公里,来到当年辅周伐纣的姜太公的故乡,如今安徽最北端的人口大县临泉,为的就是采访柳西九、柳高父子。
   庄稼汉出身的柳西九,身残志坚,胸怀宽广,他创办了以生产板蓝根饮料包装为主的闻名四方的安徽省临泉县久发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发”)。柳西九扶困济穷,造福乡里,谱写出光彩人生,他连续五届当选安徽省人大代表,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和省扶贫状元,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曾与邓朴方亲切合影。
   “八零后”总经理柳高,早先从业久发,继而兴建安徽省临泉县亚泰包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泰”),仅5年时间,该企迅猛发展,进入全省亿元印企方阵,成为当地及周边规模最大的综合类包装企业。柳高也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临泉县“十大杰出青年”,当选县政协常委、阜阳市人大代表。
   父子俩双获殊荣,实为皖地印业所独有。
   柳西九的故事
   按中国老话,柳西九算是个苦命人:3岁亡父,6岁丧母,21岁致残。
   那是在茨淮河水利工地上,他为保护其他民工安全,硬是用身子挡住了滑下来的泥土车,致身体整个左半部瘫痪。尽管村上给补助,政府有照顾,但这位年轻农民不愿意就此度日。他用洋片机给人放连环画,向砖厂介绍煤碳生意,后来购车直接运煤,逐渐积累起一定的财富。到1983年,柳西九已有了自己的运输车队,名声鹊起。
   板蓝根能祛热、解毒、治感冒,在临泉广有种植,被当地人称之为大青根。柳西九觉得,仅将大青根作药材向医药公司出售价值太低,不如就地进行深加工,做成新型产品,既可增加产值,又能帮助农户致富。后来的事实证明,该判断非常正确。
   经过充分准备,1991年,由柳西九全额投资的安徽省临泉县大青根加工厂(以下简称“大青根厂”),在其家乡长官镇成立。工厂在名企、名校专业技术支持下,终于创出“久发牌”板蓝根饮料,纸箱包装因之上马。随着当地农家冷冻肉的销售,厂里塑印也很快兴起。大青根厂业务量的增加,促使设备陆续添加,包括购入全县首台北人08型胶印机。大青根厂实力大增,4年后,该厂正式更名注册为久发,进入新的发展期,不仅生产碳酸类饮料,连省盐业和雨润食品等大公司产品的包装业务也发到这里来做,久发真的久发了。
   柳西九勤劳致富后,不忘投身公益,回报社会,尤以扶贫和助残为甚。据不完全统计,从跑运输高潮的1985年到柳西九卸任久发总经理的2005年,共20年里,老柳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20多万元,让286位残疾人和贫困户从中受益,46名残疾人先后成为久发职工,其中李跃华等8人圆了渴望已久的结婚梦。
   柳西九慷慨助人,对自己却十分节俭。一次他带柳高等三人在饭店吃饭,柳高点了一荤一素两菜,主食是肉丝面,结果遭到父亲不满。老柳批评道:“已经有荤了,为啥还要肉丝面。”当时是1998年,久发的年 销售收入达到700万元,家境已很富裕,可柳家这位当家人连多吃一碗肉丝面也不肯。
   安徽省首届扶贫状元颁奖时,时任省长回良玉看到柳西九上台领奖很费力,关切地问道:“你是怎么来的?”老柳回答:“我是先骑自行车到县城,再坐长途汽车到的合肥。”肢残已到这种程度还坚持骑车,感动了不少人。省残联特地奖给久发一台桑塔纳2000,这辆车现在还在厂里使用。
   鉴于年岁已大,身体又残,柳西九思忖着该选接班人了。其长子、次子均参军,退伍后已在地方安置,“希望的田野”唯三子柳高无疑。经父亲动员,柳高高中毕业后放弃升学打算,进久发工作,先当搬运工、操作工、业务员等,2005年正式出任总经理,时为23岁。
   老柳曾对老大、老二说:“干企业只能一个人说了算,不能有多头领导,咱们都得退到幕后”。
   现在回过头看,选定柳高接班,当为柳西九对久发的最大贡献。
   柳高的故事
   1982年出生的柳高,遇事沉稳,善思考,不喜张扬。他在苏州市做过半年出租车司机,曾到安徽大学经管学院进修两年,身处基层时间久。这些历练因素决定了他日后不会躺在父亲的功劳簿上“睡觉”,而是   用既前瞻又务实的眼光,勇于改革创新,屡见成效。
   柳高抓住2008年临泉县工业园建设之机,果断决定兴建新厂,取名亚泰。经他紧张筹措,周密安排,13个施工队同时开工,从2009年申请立项到次年建成投产仅用了7个月,成为全县第一批入驻园区的企业。新厂区占地40亩,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办公楼、车间、宿舍、辅助房等一应俱全,布局合理,宽敞明亮,适宜流水作业。花坛绿地优美,交通便捷,一座现代化工厂展现在世人面前。亚泰的落成,标志着久发人走出长官镇,挤占新高地,具备了打造精品包装的实力,实现了规模效应,能够参与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竞争的场地条件,意义十分深远。
   久发以外包装箱起家,精细化程度不够,难以再上台阶。深谙此理的柳高,立志长缨在手,决心缚住苍龙。兴建亚泰时,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导致部分企业放慢技改脚步,唯柳高突发奇招,竟在没有彩印任务的情况下,决心购买世界知名品牌的多色印刷机。某机械制造商在合肥与当时尚未进城的久发有过这样一段对话:“你们是哪家印刷厂?”“我们是久发实业公司。” “地点在哪里?” “临泉县长官镇。” “阜阳市到现在都还没有买我们机器的,你们一个镇的厂就想买?”是的,有志者不在年高,柳高买的就是世界名牌!最终高宝利必达五色机闪亮登陆亚泰,开创了全阜阳使用国际顶尖印机的先河。巧的是,随后盐业公司等许多客户将自己的产品改成多色,高宝机正好派上了用场,英雄有用武之地,让亚泰挣了个钵满盆丰,这也应了那句老话:“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亚泰经过连续几年的不断技术更新,现在厂里从印前到印后的所有设备已达到全自动化,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节省人力成本,增强产能,日产彩盒、纸箱达10万只。
   与众不同的是,亚泰的管理执行主体不是本厂人员,而是柳高从深圳一家著名电子企业聘来的25人,并给了他们先干后报的临机处置之权。这批跨行业者的脑中没有所谓的行业标准,没有固定模式,只有改善标准,精益求精。比如拿着放大镜检查产品质量,一批不合格报废,两批不合格同样报废,三批一半合格报废一半。员工看着心疼,没办法,老板支持这么做。严师出高徒,严管出成效。2014年,亚泰承接了一家大酒厂的3000万元包装业务,质量损失不到5000元。临泉本地产脱水蔬菜和安徽强旺集团生产的调料,经亚泰包装出口后,在国外对食品及其包装检验极其严格的情况下也达到零退货,可见质量过硬的程度。亚泰有10条精裱生产流水线,经这批管理团队的精心打理已臻于完善。我在线上看到了内容细致的《作业指导书》,保养良好的设备,摆放整齐的物品和员工一丝不苟的劳作态度,不由得想起一句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当下,7S管理已在该公司全面铺开,每天公司都要召开计划会和品质的检讨会。
   柳高亲自抓技术研发,坚持不懈,形成鲜明的柳氏风格。得益于他的支持,由3~4人组成的研发小组常年运转,技术革新不断。该小组所研发的用废纸边角料制成的酒盒环保型底托项目已投产,总量为安徽全省同业之最,成本比传统发泡底托降低1/3。亚泰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技术专利》8项、《实用发明专利》1项,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由于酒包装技术高超,客户纷纷慕名而来。“文王国窖”等畅销白酒的包装,已从省外改由亚泰供货。
   柳高重视新老文化的融合,努力营造一个好的内部环境。我通过采访发现,经柳高引领,亚泰对融合问题解决得挺好。在这个500多人的企业里,正常人与残疾人,本地人与外埠人,老翁与小伙,硕、学士与半文盲彼此尊重,互相帮衬,虽然言语不多,但能达成一种默契。主办会计兼秘书尹学文已年至68岁,至今还在上班,平时住在厂里。如果环境不许可或者内心失衡,他绝无可能干到现在。尹秘书还不是最老的,柳高的大伯柳西明今年高龄87岁,仍担任食堂司务长,每日为料理员工伙食忙个不停。杨士昌是临泉县一所中学的年轻教师,在大学主修中文,被县有关部门招聘担任亚泰的党建指导员后,除勤于支部工作,使之成为“县先进党组织”外,还积极主动帮助厂里做些其他事,善于协调各种关系,现已担任总助。
   柳高把今、明两年定为“沉淀年”,旨在夯实基础、增强后劲、养精蓄锐、提高素质。他特请著名的斯巴达公司,对全体员工进行为期两年的系统培训。采访那天,柳高接受培训刚结束,中、高层也陆续开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临离亚泰时,我仿佛也有了这种感觉。
(本文作者为安徽省印刷协会秘书长)


阅读8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