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印刷人上梁山

2016-08-22
来源:
古有“豹子头”林冲雪夜上梁山,被逼造反;今有出版印刷人盛夏上梁山,自愿学习。7月18~19日,笔者携安徽省出版和印刷界代表共37人,专程赶到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马营镇开发区,认真参观了由郑应传任董事长的合肥杏花印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创建的山东万源印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源”),切身感受了激流勇进的英雄气慨。
    参观万源,引发梁山行
  由安徽省出版社出版科(部)组成的安徽省印协出版专业工作部,自成立以来坚持开展年会活动,形成地方协会内设机构独有的鲜明特色。该部把今年年会不远千里地放在梁山召开,主要目的在于向万源学习。
  万源是在印刷行业普遍不景气的当下,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进典型;更是不怕困难,逆势而上的光辉榜样。万源可以成功落户梁山,独辟发展蹊径,必然有值得同行借鉴的宝贵经验,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加以学习领会。此外,万源由安徽老乡创办,旨在服务出版业,安徽出版印刷界同仁理当亲切慰问,一表点赞支持态度。基于上述原由,安徽省印协组织了这次集体上梁山活动。
    万源经验,启迪印刷人
  万源位于梁山县城西北3公里处,一条沥青大道直达门口。在万源车间,大家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从制版到装订的各道生产工序,纷纷翻阅印装精巧的教辅书,驻足不前。在会议室,郑应传董事长阐述了自己的创业体会,始终热情洋溢,和蔼可亲。他反复说:“亲不亲,家乡人”,看得出很激动。
千里迢迢看万源,万源能给我们哪些启示?笔者认为有三条经验,特别值得业界学习:
  1.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自强不息”一词出自《周易·乾》,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个成语用在今天的企业身上,应当理解为,自强是立厂之本,不息是生存之道,进取是发展之魂。企业经营者如果有了这种精神,即使遇到再大挫折,也能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寻找到机会东山再起。
  郑应传创办的万源,就是自强不息的产物。经过近40年的打拼,郑应传创下了合肥杏花印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杏花印务”)如今资产和年销售双过亿元的宏伟业绩,本人亦获得“全国百名杰出贡献印刷企业家”等荣誉称号。退休后,本可安享晚年的他,却居安思危,为杏花印务350名员工的未来着想,经深思熟虑后决定再次一搏,组建了合肥杏花印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这才有了到梁山建厂之举。他做事不等不靠,亲力亲为,一抓到底,使万源从酝酿策划到建成试投产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奇迹般地让一座在整个济宁地区都堪称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印刷厂诞生于鲁西大地,再显宝刀不老。
  我们提倡学习万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并不是要企业都到外地办厂,而是希望树立正确面对当前困难的态度,舍此不能应对复杂时局。
  2.抢占商机的经营头脑
  有商品就有商机,商机与其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一样,不断地生成且变化于客观世界之中,等待人们用主观世界去发现和占有。发现是一种本领,发现商机后又能抢先占有它,则是更强的本领。未来企业的竞争,将是以抢占商机为代表的智慧的竞争,狭路相逢智者胜。
  以梁山为例,它是全国最大的教辅用书集散地之一,每年教辅印刷单多量大,本地却又找不到规模企业承印,供不应求。正是看到了这一商机并迅速抓住了它,万源落成后立刻进入旺季,实行12小时两班不间断生产,达到满负荷运转,全年没有设备闲置,并在客户集中的济南、淄博两地设立了办事处,以保证物流畅通。这种火爆的生产局面,在合肥实难出现,原因很清楚,订单匮乏。
  梁山的教辅印刷商机并非现在才有,遗憾的是长期无人问津,唯郑应传敢为天下先,打响了第一炮,引得市、县、镇三级党政主要负责人都来视察,赞不绝口。郑应传的经营头脑早在万源之前就已频繁展现,屡获成功。他曾三次置换厂区用地,面积一次比一次大,赚的钱一次比一次多。他把公司办公楼改造成“时代康复医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他采取“合作建房”的模式,利用厂区沿街地块,竖起了两幢名为“杏花广场”的高层写字楼,招商形势喜人。从万源经验中不难看出,企业的大事是什么?一句话:发现和抢占
商机!
安徽省出版和印刷界代表在万源车间参观了从制版到装订的各道生产工序

    3.全优设备的高效运作
  CTP清洁省力,海德堡四色机时速1.55万张,八色轮转机大度、正度齐备,胶订、骑订联动线出活快捷,打包机将工人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这就是出版印刷界同仁在万源看到的设备配置,自动化已覆盖整个生产过程。产量取决于产能,产能受制于设备。万源这个只有100多人、投产才一年多的厂,今年教辅印量将达到40万令纸,未来目标是年产60万令纸,靠的就是全套高精良设备,产能有保障。
  万源经验告诉我们,当今劳动成本增长很快,人工昂贵,对人的管理难度也较之以往明显增加,所以,管人不如管设备。此外,技术装备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印刷产能和印品质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对他的弟子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已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掌握先进技术装备更加重要。印刷企业要通过设备的更新换代,不断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把原来几个人干的事变成一个人干,大幅降低用工成本,但同时也要提高一线人员的福利待遇,使企业处于精干、稳定、高效的运转状态,将沿用多年的“人海战术”送进历史博物馆。只有这样做,印厂才能活下去。
  细致的参观、认真的学习,让一行人对万源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亦得到不少启迪。目前,万源用工已基本实现了本土化,车间里一色的梁山人,干活都很认真。在轮转机旁,无论是粗壮的小伙还是秀气的姑娘,都手拿样张仔细察看印刷质量,那股拼命劲,真像当年聚义水泊的梁山好汉们。

安徽省印刷协会秘书长王德明(左一)携安徽省出版和印刷界代表共37人,参观了由郑应传(左二)任董事长的合肥杏花印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创建的山东万源印务有限公司

(本文作者为安徽省印刷协会秘书长)


阅读12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