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对于印刷机械制造行业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在上游印刷市场遭受连年调控、变革之后,印刷机行业亦受到不小的影响,印机市场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一些企业遇到了真正的发展难题,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和经营运行质量已连续三年下滑,步入历史上的低谷。行业面临深度调整、两极分化、重新洗牌等诸多困境。但市场依然存在,只要有市场,就有赢者。
印机行业运营情况
相较于2013年,2014年印机行业的8大指标中,有7项指标下滑,见表1。2014年印机行业再次陷入低谷。
工业总产值指标是反映印机行业经济增长速度的晴雨表。通过对60多家印机行业重点生产企业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自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低谷期后,工业总产值从2010年起增速上扬,进入“十二五”首年——2011年达到新高峰,但2012年、2013年乃至2014年,却连续下滑,呈现“M”形态,见图1。
为什么会步入谷底?一是从国家宏观层面上看,中国经济处于经济增速的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三期叠加”的过程对各行各业的速度发展带来影响。二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伴随大数据、云计算到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纸质媒体的冲击是空前的,而为纸质媒体服务的装备产业即刻转型升级又谈何容易!行业里重点印机企业,如上海印包、北人、天津长荣、大族冠华等,由于处在改制调整和转型推进的初始阶段,各项经济指标均处在20%~30%的下降波动,实属正常,但对行业整体的指标完成却造成一定影响。
整个印机行业陷入困境,而企业的经营运行质量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见表1。1. 产品的销售收入情况,2014年与2013年相比,实现增长的企业有17家,占总调查企业数的27%。2. 2014年与2013年相比,利润总额增长的有17家企业,占27%,减少的是27家企业,占42%,亏损的是19家企业,占31%。2014年产品销售收入下降14.84%,而利润总额却增长58.6%。一些印机企业能够盈利,究其原因,一是强化经营管理所得,另外是通过改革和政策的红利所获。3. 2014年,实现收入和利润“双增长”的企业有9家。
工业运行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是评估行业经营效果的最重要指标,此指标不看绝对值的多少论优劣,而是看评价资本运营效果的相对值,如总资产贡献率为12%,系指平均资产总额100元创造12元的利税和利息。国家目前考核指标包括产品销售率、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七项。2014年印机运行质量综合指数由于效益不佳,同样也步入低谷,仅达66.98%。
“新常态”重在经济质量、结构完善
艰辛的2014年缓缓而去,转眼又迎来2015年改革转型的一场硬仗,面对内外复杂局面,我们应树立信心,坚守高目标,稳步推动改革创新,换档降速,提质增效,促进企业升级。
1. 企业经营要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新常态”既是企业发展的新环境、新要求,也是企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新动力。以下提出四方面,以供参考。①企业面对经济下行不要惊慌,这是转型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我们要发扬习总书记提出的“爱拼敢赢”的精神,在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中,积极实践,主动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②要以企业问题为导向,积极跟踪研究国内外产业前沿,找准技术攻关的切入方向,强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③要充分利用国际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和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推进国际化经营,在全球范围内统筹布局生产和营销力量,增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和重组各类资源的能力。④积极实践混合所有制,不仅可以吸纳非公经济参与国企改革,也应鼓励资本流向优秀民营企业,实现国民共进的双向混合发展,增强企业内在发展动力。
2. 以互联网思维推动印机产业向中高端迈进。①传统印机制造业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商业革命提高经济效率。以天津长荣和大族冠华为例,他们借助新兴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一是利用新的技术,努力寻求可以融合之处,借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技术与商业运作模式,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二是与新技术融合走联合道路,借社会各种资源为我用,是最捷径、最省力、最经济的发展方式。②“两极融合”实现印机智能、绿色制造。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将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集成和深度融合,是企业为实现自主创新、提升产品级别,步入高端而需要研究的大课题。
3. 建立产业联盟是产业结构调整快而优、大而强的应走之路。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凸显了结构调整比经济总量更重要。当前是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印刷产业面临的新挑战和内忧外患的形势需要行业有志之士,眼光放远,放到企业、行业之外;眼光放前,放到用户上。建立产业联盟,抱团取暖,取长补短,走上强盛之路。
2013年11月,在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印刷机械分会的倡议下,平张纸对开多色胶印机生产企业北人、光华、昌昇、大族冠华四家企业,在辽宁营口大族冠华举办首次座谈会,商议产业联盟的事宜。与会领导一致认为产业联盟的建立是必要的、适时的,应当办好。最近也有企业提出要为客户提供产品一体化解决方案,也就是印前、印刷、印后、物流等联动串线,实质性设计产业链的联盟。
印机行业的600多家大大小小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温州、玉田、西安、长沙、山东、辽宁等八个印机生产聚集地,其小而散的特征十分明显,长久发展难成气候,而且有不少企业技术水平低,市场也出现了低价竞争的现象。面对这种局面,印机企业应通力合作,牵手联盟,互利互赢,打造新格局。
4. 顺应大势,抓住外向型发展机遇。海外市场,是印机行业迈出国门、开疆辟土、扩大中国品牌效应的热土。那么,印机市场的出口在哪里?
①扩大出口,努力打造中国印机品牌。据海关统计:印机行业2010~2014年的出口增长率均达两位数以上。说明中国印机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并占有一席之地。25种出口产品中,数字喷墨印刷机、切纸机、计算机直接制版机、凹版印刷机、平网式印刷机、制包制袋机等都呈现了出口强势。而行业63家重点企业统计的出口交货值指标,表现还是较稳定,起伏不大。印机出口蕴藏着较大的商机,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加工硬件和加工技术与日渐好;成本低于欧美日等国;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国际上具有更大的影响力、推动力和带动力;国外经济日渐复苏,市场见好;国外生产印机产品的企业少。但是,在五个优势面前,更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产品质量要稳定可靠,打造品牌形象。二是产品技术档次要升级,提高技术附加值。三是注重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
②借助国家结构调整机遇,进一步扩大外向型发展。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于2014年11月14日召开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占全球63%,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占全球29%,经济普遍处于上升期,互相合作前景广阔。中国于2014年11月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发布《APEC互联互通蓝图》,建立中韩、中澳自贸区,中国宣布未来十年对外投资将达到1.25万亿美元,投资将增长3倍,并从最大引资国转为资本净出口国。中德双方于2014年10月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领》,明确双方将合作推进“工业4.0”,表明中国经济打造升级版的决心,其“4.0”的成果远远大于器物之交的合作大单。
列举上述宏观规划的喜讯,是希望我们在2015年的“十二五”收官之年,谋划“十三五”时,莫忘内外统筹,实现两个市场的双赢。